用“麻將精神”去工作!
海底撈很多店長都是20多歲的小姑娘、小伙子,甚至還有90后出生的。他們每人都指揮著一二百人,每天營業(yè)十幾個小時以上,接待著幾百名顧客,每年創(chuàng)造上千萬的營業(yè)額!
有人說80后、90后是垮掉的一代,可是海底撈的80后、90后卻早早成了社會的棟梁,這個現(xiàn)象真讓城里的獨生子和獨生子的父母們汗顏。海底撈的店長,不同于一般快餐店的店長。他們不僅要執(zhí)行海底撈總部的流程和制度,還有打敗對手的使命。打敗對手的最有效策略,往往來自于第一線的創(chuàng)造。
西安建國路海底撈店的店長方華強說:“2004年9月,一家著名火鍋在離我們不到300米的地方開了一家分店。我們的生意立刻淡了許多,顯然它搶了我們的客人。在海底撈做店長真是很累,生意忙了累人,生意淡了累心。那段時間,我們天天琢磨著怎么把這家火鍋趕出建國路。我們堅信我們一定能打敗他們,我和陳軍帆幾個人,幾乎天天去那個店吃飯,研究他們的菜式和服務的優(yōu)缺點,回來后就制定出針對性的對策。結果,2005年5月他們終于熬不下去,撤了。這種勝利的喜悅讓我每次回憶起來都很幸福,也讓我很自信。我們終于沒有辜負張勇大哥。當年海底撈進入西安時,就是開在當時西安最火的火鍋店對面。在他的領導下,海底撈打敗了對手,讓我們在西安站住了腳,今天我們也同樣能戰(zhàn)勝對手!”
餐廳的管理看似簡單,其實不然。餐廳的服務是一個系統(tǒng)工程,從采購、后廚、前廳、門迎、保潔、收銀要一環(huán)扣一環(huán);好的服務必須是各環(huán)節(jié)無縫對接,在分工的前提下,分工不分家。
比如一個保潔員剛把衛(wèi)生清理完畢,正要去別的區(qū)域清理,這時恰巧有客人要加啤酒,可是附近沒有服務員。此時,保潔員是先放下本職工作,給客人拿酒? 還是找正在別處忙著的服務員去拿?再比如,后廚的本職工作是做菜和傳菜,可是此時桌子上擺滿了客人吃剩下的殘羹剩飯,前廳的服務員忙不過來打掃時,后廚應不應該幫忙?
這兩個例子代表了企業(yè)分工中最核心問題——分工之后,如何配合?邊緣問題,誰負責?商學院把這種問題歸為組織行為,有專門的老師教授這種課程。然而,我從沒有遇到過任何教組織行為的老師能把這個問題,像下面這個二十幾歲的海底撈員工講得這么清楚。
他是海底撈上海五店的夏鵬飛,在這里引用夏鵬飛發(fā)表在海底撈內刊上的一片文章《用麻將精神去工作》,我這篇文章我讀了好幾遍,每次都忍俊不禁,并且感觸頗深。他說:
我們中國人大多數(shù)都喜歡打麻將,我認為只要拿出一半打麻將的精神,我們各部門的配合就會無縫對接。仔細想一想,其實打麻將包含了所有企業(yè)成功的精髓。任何工作都不是一個人單打獨斗,要的是集體配合。比如,你坐在我對面,你洗牌時,牌掉在我腳下,誰撿?當然是我撿!因為早撿起來,早開局;早開局,我好早點贏錢。所以打麻將,不管誰掉了牌,都會有人盡快撿起來。
但在工作中呢,你做錯了,憑什么我來幫你?你弄掉了,肯定你撿,跟我有什么關系?可是海底撈是我們的家,一個人做錯了,實際上跟大家都有關系,那么我們?yōu)槭裁床荒苡么蚵閷⒌木駚砉ぷ鳎?span lang="EN-US">
打麻將的人從來不遲到,說好晚8點,可是剛到7點,三個人就先到了。剩那個人在路上,這三個人電話一頓催,快點來,三缺一!那個人敢說:“急什么,不是8點嗎?”結果,平常舍不得打車,馬上打個車跑來了,一看表才7點半。第一句話,肯定是:“不好意思,遲到了。”為什么說遲到了?因為別人都比他早到。
另外,說好了12點收局,沒到12點前,一定有人舉手要求“加班”。“實在不好意思,今晚輸多了,再打一圈吧?”打一圈就打一圈,你贏了別人輸了,不打不好意思。所以打麻將通宵達旦是常事。而且,第二天很少有人抱怨自己又加了一個夜班。
另外,打麻將的人從來不會抱怨工作環(huán)境??墒俏覀儸F(xiàn)在對生活和工作環(huán)境有多挑剔,什么宿舍冬天溫度不夠高,洗碗時油太多呀,上班好累呀。你有沒有見過打麻將的說,房子吊頂太矮,空調不夠冷,桌子太臟的?
打麻將冬天捂著被打,夏天光膀子打;沒桌子把紙箱子倒放,放上板子就是麻將桌,洗臉盆墊上報紙就是凳子,麻將打得照樣熱火朝天。來一個兄弟說要請下館子,四個人忙說改天改天。可是我們工作上能做到嗎?做不到,但我們打麻將做到了。
還有一個我覺得神奇的地方,打麻將用手就能摸得出來是什么牌。九萬與七萬,六條和九條,多小的差別呀,居然能摸出來!為什么?因為打麻將的人用心了,用心的人學東西都能學進去,大不了慢一點,遲早會學會。我真佩服打麻將的人,那真叫用心來感受。
想想看,如果我們用一半的心感受工作會怎么樣?
最后,我最最佩服的就是打麻將的人永遠不抱怨別人,只從自己身上找原因。你有沒有看到打麻將輸了錢的人說:“哎呀,你太差勁了,跟我打麻將簡直是搶錢。”輸了錢的人只會說:“我好背。”上洗手間拼命洗手,回來后,在點兒好的人身上摸一把,再用別人的打火機點上一支煙,狠狠抽一口,但永遠不會抱怨別人。
心理學告訴我們,年紀大的人,行為多出自于習慣;年紀輕的人,行為多出自于模仿和思考。正因為如此,革命者多青年。有這樣思考的員工,當然會有與眾不同的行為。難怪海底撈的員工成了同行挖角的搶手貨。